• 苔藓保护行动,绿科在路上

    苔藓保护行动,绿科在路上 绿科景观工作室的形成,源于一次偶然的讲座。一场关于“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报告会给园林1601班班长赵廷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彼时入学还不到三个月的他了解到,由于近年来花卉产业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野生苔藓的采摘力度加大,导致生态苔藓及其生存环境破坏极其严重。   赵廷峻在会后马上萌生出要组织一个苔藓保护团的念头,他在班级内部招募队友后,联系班主任——学院院长刘庆华老师。刘老师十分支持赵廷峻关于组建苔藓保护团队的想法,并联系了浙江丽水市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安排赵廷峻团队于暑假前往学习。   这一学就一发不可收。工作室不仅做得有模有样,还取得了一些成绩。近日,工作室“野生苔藓保护团”项目荣获2018年第七届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银奖,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队伍。   历时两年,从计划建成至初步形成,再到如今斩获数奖,这就是绿科景观工作室,一个写满故事和成长的地方。   使命所在,从设想到建成   为了储备充足的基础知识,在此后三个月的时间里,队员们除了上课和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几乎全部泡在学校图书馆的农业图书阅览室,查询相关资料,学习苔藓知识。团队一行四人在公司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习。“公司通过野外采集南方苔藓的样本,进行人工驯化,以此来培养人工苔藓。有了功能相同的人工苔藓,就可以减少野生苔藓的采摘及破坏。”赵廷峻由此萌生出新的想法,“我想通过所学到的知识培育出适合北方生长的人工苔藓。”   连续几个下午,公司工程部技术人员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制作水陆造景,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了苔藓绿化造景的奥妙。“在亲身经历中,我们了解到人工培育苔藓相比野外采摘苔藓的优点及苔藓植物在室内绿墙应用中的优势和现状,学习了苔藓培育及药理知识并亲自动手培育了各类苔藓,同时全面了解了垂直绿化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切身感受了苔藓景观墙带来的震撼。”园林1601班林东璞说道。   结束了在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的学习实践后,团队又奔赴全国各地考察不同地区的野生苔藓情况。历时42天,踏足全国12个省市,行程8900多公里,每个足迹都留下了他们的热情与信念,最终整理出调查实践成果《部分常见野生苔藓分布志》和《人工培育苔藓手册》。   社会实践归来,在辅导员老师孙贝贝的指导下,团队将此次实践所学与长久以来创业的想法相结合,以“保护野生苔藓,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苔藓育种生产、苔藓景观衍生品制作、智能苔藓景观墙的销售为主营业务,成功创立了“绿科景观工作室”。   扎实稳进,齐力攻难创佳绩   为了工作室的起步与发展,也为了检验团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绿科团队抱着不断尝试的心态,以智能苔藓景观墙项目开启了参赛的漫漫征程。从最初参加第二届山东省农林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的紧张忐忑,面对“创青春”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时的全力以赴,到参加建行杯“互联网+”比赛与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暨全省创业大赛时的自信从容,在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绿科快速地成长着、丰盈着、壮大着。   在所有接触过的比赛中,“创青春”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算得上是里程碑般的存在。在筹备省赛的一个月里,刘庆华院长为团队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与成员一同梳理商业计划书,孙贝贝老师特地请来了资深的风险投资专家为团队进行商业计划书与项目申报PPT的集中培训,不遗余力地给予团队帮助。修改创业计划书、完善项目申报的PPT、设计团队的LOGO与参赛海报……每一项任务都融入了团队成员的智慧与心血。为了筹备比赛,队员们在会议室相伴度过了十多个不眠夜。在不断磨合、优化和高强度的工作中,大家逐渐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成员之间的“革命情谊”更加深厚。   比赛前两周,新型机体的供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漏水,仿真芯片的编程由于差错,整套数据存在漏洞,导致雾化装置无法及时补充。即便是这样,成员们都不曾说过放弃,始终坚守着他们心底最为“珍贵”的项目,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直到比赛的前一天下午,才修复出系统完善的新型机体。就这样,顶着巨大压力,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只为项目在比赛中完美地呈现。最终,绿科团队荣获“创青春”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的佳绩,智能苔藓景观墙项目实现了学院在省级创业大赛中的新突破。   为使团队建设更加壮大,负责人赵廷峻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挖掘合适的人才。经过层层选拔和考量,最终组建了一支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9人的专业队伍。   初心不忘,落实行动在路上   绿科景观工作室现依托我校植物实验室基因技术的支持与自身掌握的先进苔藓培育技术与基因改良技术,成立基地并进一步指导当地花农采用人工培育等技术培育苔藓,减少了对野生苔藓的采摘。花农可用培育的人工苔藓对外销售或进行加工再售,满足花卉行业对苔藓的需求,线上线下同步宣传,采用人工培育苔藓代替野生苔藓的优点,带动花农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由此荣获2018年第七届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银奖。   孙贝贝老师表示,苔藓保护项目是同学们观察调研生活环境、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的成果的体现。团队成员将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并通过一次次竞赛,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项目本身从保护环境出发,运用创新技术助力乡村发展,将艺术、环保带进千家万户,具有现实应用意义,体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绿科始终保持着“以己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初心。今年暑假,团队将目标植物进一步延伸,聚焦在野生苔藓及兰花的保护上,深入安徽黄山、霍山,进行“寻兰之旅”的社会实践,通过对濒危野生兰科植物生存状况的实地调研,与花卉公司合作,学习先进的培育方法,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并顺利与安徽益生源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合作,成立了霍山石斛纯种野生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基地。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当地的野生苔藓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了其生存环境的物理条件和分布状况,并开展了种类调研等各项工作。   历时一年,绿科景观工作室就已经研发出以空气缓释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景观壁画及相应的APP,申请了“绿科景观电子商务APP”、“智能景观壁画”两项专利,培育了两种新型颜色—-黄色、褐色的苔藓,制作了独具特色的苔藓景观,打造出数款感知生命、感受艺术的智能景观苔藓壁画,运营了“绿科景观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绿科十分注重拓展国际视野,参加了中韩博文会、第二届国际创新大会等国际会议,将成果展示给世界。团队负责人赵廷峻说:“我们的目标,远不只苔藓保护,而是要做成一家服务社会的园林景观公司。”2018年11月30日,绿科向目标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正式注册公司——绿空间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敢想敢做,坚持奋进,绿科人用乐观作墨,创新为砚,不断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 强化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

    强化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强化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担当,努力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做出新的贡献。  一、永葆鲜亮底色,毫不动摇坚持办学政治方向  对于高校来说,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重申了这一论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本立场、基本原则。在色彩斑斓的大学底色上,绝不能少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最鲜亮的底色。只有擦亮和永葆这个马克思主义底色,中国大学才可能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智慧,稳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二、聚焦四个服务,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文艺时用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针。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则是“四为”的全新表述,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联系在一起。这才是高等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办学的根本。这“四为”定位具有很现实的指向,强调高校不仅要立德树人,更要为治国理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智慧。  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办大学而办大学,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强化“四个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价值追求。从宏观讲,我们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求,分析研究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规划、部署,在吃透精神、领悟实质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定位,结合学校实际,加强顶层规划,谋划学校发展。从微观讲,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只有把握住社会需求,服务好国家需要,高校才能把握机遇,发展自己,贡献国家,才能把握好发展方向,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发展理念。  三、找准发力点,持续助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把握好方向,更应该找准发力点,努力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生态,最终实现我们的教育强国之梦。  一是要做好“四深入”,即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深入家长、深入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须问需要于学生,问教育于教师,问满意于家长,问效果于社会。就是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深入教师之中了解提高教育质量和因材施教的计策,深入家长之中了解家长的希望和学生成长的历程,深入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及人才质量的需求,以便改进教学。  二是树好“三个观”,即树好“政绩观、服务观、事业观”。有的党员干部总是感叹时代不同了,学生素质下滑,教师难以沟通,实际反映的问题却是深入学生不够,与教师谈心不深,没有将师生的利益诉求放在自己的重要工作日程上。研究问题、出台决策,有时不能完全从群众利益出发,热衷于造亮点,考虑的重点是完成上级任务,争取好的名次和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思想上把对上负责考虑得多一些,把对下负责考虑得不够;在具体工作中,对重点、热点、闪光点工作讲得多、投入足、抓得紧,对盲点、难点工作相对抓得少、抓得松。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服务观、事业观”。  三是做好“两加强”,即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  总之,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既要有国际视野、世界胸怀,更要坚守中国特色和中国灵魂。而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文化自觉,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要深刻分析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制度建设,推进内涵发展,助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 十年家访,深情系家校

    十年家访,深情系家校 自2008年10月省委高校工委印发《关于在2009年寒假期间开展“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的通知》后,我校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利用寒假时间深入学生家庭进行探访。活动开展10年来,我校辅导员已走访了700多个家庭。目前已初步形成学校和家庭联合育人的长效机制,大大加强和改进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会就学校的发展成就向家长做一个汇报,并汇报学院的发展目标与学生专业的就业前景,使家长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了解。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对接和家校共同教育的终极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家访,辅导员会更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情况,从而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加以辅导。   唤起学生的成长力量   “以前没听说过大学还要家访啊!本来学生离家远,情况不好掌控,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也一无所知。这下好了,老师亲自来家访,可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呀。” 方暖的母亲见到来家访的王敬时说,声音激动地打颤,并且紧紧抓住王敬的手不愿松开。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王敬曾担任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回忆起多年前的这一幕,她依然印象非常深刻。   王敬说,方暖已经毕业三年了,在学校的时候,她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大二的时候,她因病休学了一段时间的,但当痊愈复学后,并没能恢复到原来的学习状态,老师对她做了很多的心理辅导,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王敬老师决定对方暖进行一次家访,希望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内外结合,帮助方暖走出困境。   王敬从交谈中得知方暖家里条件本就一般,生病治疗又花去了大半积蓄,所以方暖一心想着尽快毕业参加工作,来给家里减轻负担。“了解她心里的想法后,我就经常找她谈心,帮她走出心理困境,并提供给她一些就业指导信息。”王敬说。如今的方暖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心里也一直牢记王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的团委书记贾光辉连续走访学生已经十年了。“从一开始的任务驱动到后来的责任感驱动,是我十年来最大的心境变化。”贾老师感叹道,“家访的过程,无论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对辅导员来说,都是一种提高。对老师的工作是一种促进,使老师在处理今后的学生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温暖,得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促进上进,激发学生的自信。”   安玉帅同学是一个学习、工作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校时他曾担任学院风华部部长,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在毕业时还获评“十大优秀毕业生”。但是大四选择考研的他并没有如愿以偿,曾经一度消沉,贾光辉想通过家访鼓励他坚持自己的初心。   “家访时正处于毕业季,毕业后就要走上社会,离开了学校这个象牙塔,可能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来面对。对于在学生时代比较顺利的我来说,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安玉帅表示,那次家访让他对离开学校的生活有了初步认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最终选择了考研二战这条路。“我第一次考研失利了,准备二次奋战的时候,贾老师一直在鼓励我,让我继续按照自己的目标努力,不要轻言放弃,最终我如愿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 如今的他在孔子学院总部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工作,安玉帅说是贾老师的帮助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的烦恼   来自单亲家庭的曲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做了大量的兼职以至于影响到了学习。通过家访,刘建凤老师与其母亲交流了一些家庭教育理念并且宣传了一些学校的补助政策。回访时,曲艺同学表示“我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及老师在各方面对我的关心,对以后的发展方向也有了一些了解,我会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她还表示自己会合理安排学习和兼职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未来准备跨专业考法律专业(非法学)的研究生。   动科学院学生尹泽盛,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是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2016年寒假,闫周慧老师对该同学进行了家访。闫周慧老师仔细询问了尹泽盛在校各方面的情况及假期的安排,并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给出了诸多建议。   2017年寒假,闫周慧老师对尹泽盛进行了回访,表达了希望该同学继续努力向上、勇攀高峰的美好愿景。尹泽盛同学表示,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协调学生工作与学习的时间统筹,并因此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这条路,将越走越远   自2009年至2018年,我校家访活动已开展10年。家访对象的范围从最初的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扩大到学习成绩较差、心理有困难等方面的学生。家访地点也从青岛周边地区扩大到淄博、临沂和聊城等城市。“广大辅导员老师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活动,参与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活动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家校和谐。近十年来,走访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活动品牌。”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孙景福说。   家访是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学校贴近学生成长的措施,是了解家长及学生需求的过程,是家校联合育人的突破。学校一直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把学生的青春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寒假即将来临,各学院辅导员们又要开始奔波在家访的路上了。他们,累并快乐着。   (文中部分学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