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耐劳,成就了这样的他们

期次:第18期    作者:学生记者 朱靓芸 高扬   查看:366


  机电工程学院的张韫峰、许宸和杨海乐三位同学在李娟老师指导下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他们的作品《基于图像处理的枸杞采摘机器人》 和 《智能服务机器人》 荣获全国特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经过四天的赛事,通过设计,编程,组装路演,答辩,操作等环节,他们从 100 多所院校,1500 多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
  把实验室当做第二宿舍
  “不想让自己的大学虚度。”大一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502 班张韫峰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就有着极其清楚的定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选择让生活忙碌而充实。“当年看了学院里实验室的纳新宣传,我很震撼,也非常感兴趣。”就这样,通过努力,他通过了考核,成为了602 实验室的一员,从此开始了一段令他难忘的征程。
  每年 602 实验室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长,平时都会亲自指导或者提供有用的资料给实验室新生学习。“大一进入实验室不理解老师学长再三强调的坚持二字,后来一段时间的亲身体会,才明白这其中的滋味只有坚持才能走下来。”电自化外包 1601 杨海乐说道,他和许宸听说这次比赛,主动向老师申请,“李娟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
  在距离比赛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每天除了上课就泡在实验室。每天至少忙到 11 点,也经常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做实验,最后那一周有三次晚上在实验室度过,一天不吃饭也成为了常事。“别人下课回宿舍,我们下课回实验室。”电自化外包 1602 许宸打趣说道。不仅平时正常的在校时间,几乎大小假期他们都泡在实验室中“自我充电”。
  每一次困难都是自我突破
  比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每次克服困难都是自身的突破。由于是异地比赛,团队三个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比赛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不少 985 和 211 的队伍,刚开始挺紧张的,比赛的评委也是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授,会感觉自己好渺小。”许宸说,“大家相互鼓励,对自己的努力充满信心,专注于比赛也就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
  在对作品的改进中也是困难重重,他们研发了枸杞采摘机器人,在成功的路上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每次遇到问题不仅考验他们的能力,还考验他们的耐心。回忆实验中的辛酸史,杨海乐告诉我们:“由于枸杞采摘机器人体型比较大,发生一处短路,机器人就不能运行,我们需要一根一根线进行检测,虽然是一个小地方,但是也会消耗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甚至一整天的时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韫峰经常这样激励自己。虽然比赛过程中充满了辛酸,问题不断,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他忘记自己参加比赛的初衷,将自己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尽情释放自己的光芒。
  我们都是追光者
  “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做的项目。”当问起下一步的实验目标,张韫峰说他们正在研究枸杞采摘机的升级版,为正式投入使用做准备,专利申请也已经在路上了。除此之外,他打算在寒假完成他大四的毕业设计,为以后的科研工作预留出充足的时间。
  比赛结果固然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但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也使他们无法忘怀。“比起奖品,我们更加注重比赛的过程。在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知识,学到了技巧,也见识到了优秀但仍然努力的同龄人。”许宸感慨并表示他们会继续奋斗。